試驗前準備
試驗前, 應檢查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 的完整性, 檢查內 容包括金屬耐壓殼及其加強結構、電氣貫穿件和輔助工裝設備或部件等。 用作載人艙的金屬耐壓殼還應檢查艙口 蓋及艙口 蓋啟 閉機構和觀察窗等內容。 各連接部位的緊固件應裝配齊全, 并緊固妥當。 為進行外壓試驗而裝配的臨時受壓元件, 應采取適當的措施, 保證其安全性。
試驗前, 應對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進行外觀檢測, 要求外觀完好, 表面應無影響承載能力的劃痕、凹坑等缺陷。 如存在缺陷, 應重新評估能否進行外壓強度試驗。
如條件許可, 試驗前可在金屬耐壓殼泄漏后易貯水的位置安裝具有漏水報警功能的傳感器。
試驗前密封性檢測要求如下:
a )試驗前, 應對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進行密封性檢測, 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 不應發生泄漏, 可采用靜水外壓密封性試驗或氣密性試驗進行檢測。 密封性檢測合格后, 方可進行外壓強度試驗。
b )靜水外壓密封性試驗, 檢測壓力宜不小于 0.3 MPa 。 宜在易產生滲漏區域做好標記, 如涂抹白粉等, 以便確定具體滲漏位置。 通過目 視觀察金屬 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 或檢查漏水報警數據判斷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是否產生泄漏。
c )氣密性試驗檢測, 試驗介質為空氣, 其試驗壓力取設計壓力, 如金屬耐壓殼內部為常壓, 則試驗壓力宜不大于 0.1 MPa , 保壓時間不少于 0.5 h , 應足夠對所有焊接接頭和連接部位進行滲漏檢查, 可通過肥皂水等起泡劑 或浸水檢測是否存在滲漏。 采用起泡劑 檢測, 表面應無氣泡產生; 浸水檢測, 水面應無氣泡產生。
d )若金屬耐壓殼(含耐壓殼附件)無法進行整體密封性檢測, 可采用輔助試驗工裝對金屬耐壓殼開孔位置的密封性進行檢測, 試驗介質為水。 試驗時, 通過輔助試驗工裝在開孔位置局部區域建立一個可承受內壓的密閉空腔, 對密閉空腔注水、加壓, 試驗壓力 宜不小于 0.3 MPa , 保壓時間不小于 15 min , 開孔位置不應發生泄漏。
e )如發生泄漏, 修復后重新進行密封性試驗, 直至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