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升
1充電接口溫升按GB/T 11918.1- 2014 中第22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電流值見表13(代替GB/T 11918.1- -2014 的表11)。
2試驗時.推薦使用制造廠提供的帶有充電電纜或導線的充電接口,若制造廠未提供充電電纜或導線,則使用表13規定的橫截面積的導線。
3應使用參考試具進行溫升試驗。若試樣為電纜組件,則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參考試具的額定值不應小于電纜組件。若試樣為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參考試具的額定值不應小于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若試樣為直流車輛插座,則應采用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和不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分別進行試驗,參考試具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不應小于試樣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
4試樣為具有熱管理系統時,試樣應在熱管理系統啟動和關閉兩種工作狀態下進行試驗。系統關閉時,以試樣的額定電流進行溫升試驗。系統開啟時,以試樣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溫升試驗。
5試樣為直流車輛插座時,則應采用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和不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分別進行試驗,以試樣的額定電流和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溫升試驗。
6試驗中,熱管理系統的工作狀態、運行參數等影響溫度的關鍵參數應按制造廠規定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設定。
注:若使用液體介質冷卻裝置,關鍵參數包括液體介質種類.牌號、冷卻水泵功率、冷卻液體積、流量、流速、進出水口溫度等。
7試驗時 ,若無熱管理系統,試驗環境溫度應為20 °C~40 C.試驗結果修正為40 C環境溫度。若配有熱管理系統.按制造廠安裝說明在40 C環境溫度下使用熱交換裝置參數,試驗環境溫度為40C士5C,試驗結果修正為40C環境溫度。試驗在無通風、無強制空氣對流的環境下進行。
8充電接口應在正常使用狀態下進行試驗。試驗時,應在達到溫度穩定狀態后,讀取溫升數值。三次連續讀數顯示溫度上升不超過2K.則認為溫度穩定,測量溫度時間間隔不小于10min。
溫升
1充電接口 溫升按GB/T 11918.1- 2014 中第22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電流值見表13(代替GB/T 11918.1- -2014 的表11)。
2試驗時.推薦使用制造廠提供的帶有充電電纜或導線的充電接口,若制造廠未提供充電電纜或導線,則使用表13規定的橫截面積的導線。
3應使用參考試具進行溫升試驗。若試樣為電纜組件,則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參考試具的額定值不應小于電纜組件。若試樣為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參考試具的額定值不應小于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若試樣為直流車輛插座,則應采用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和不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分別進行試驗,參考試具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不應小于試樣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
4試樣為具有熱管理系統時,試樣應在熱管理系統啟動和關閉兩種工作狀態下進行試驗。系統關閉時,以試樣的額定電流進行溫升試驗。系統開啟時,以試樣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溫升試驗。
5試樣為直流車輛插座時,則應采用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和不帶熱管理系統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分別進行試驗,以試樣的額定電流和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溫升試驗。
6試驗中,熱管理系統的工作狀態、運行參數等影響溫度的關鍵參數應按制造廠規定的持續最大工作電流進行設定。
注:若使用液體介質冷卻裝置,關鍵參數包括液體介質種類.牌號、冷卻水泵功率、冷卻液體積、流量、流速、進出水口溫度等。
7試驗時 ,若無熱管理系統,試驗環境溫度應為20 °C~40 C.試驗結果修正為40 C環境溫度。若配有熱管理系統.按制造廠安裝說明在40 C環境溫度下使用熱交換裝置參數,試驗環境溫度為40C士5C,試驗結果修正為40C環境溫度。試驗在無通風、無強制空氣對流的環境下進行。
8充電接口應在正常使用狀態下進行試驗。試驗時,應在達到溫度穩定狀態后,讀取溫升數值。三次連續讀數顯示溫度上升不超過2K.則認為溫度穩定,測量溫度時間間隔不小于10min。
9可改造不可拆線充電接口的周邊部件,用于在觸頭等部件的溫度測量位置放置溫度傳感器,也可由制造廠在提交試驗前預先放置。
10充電電纜組件在進行溫升試驗時,試樣應配有車輛插頭以及制造廠規定的最長長度的充電電纜,使用符合附錄B的參考試具。電纜組件與參考試具插合后進行如下溫升試驗:
a)在電纜組件相線或DC士觸頭施加額定電流或持續最大工作電流至熱穩定狀態,10min后降低電流至0 A;
b)測試中,記錄試樣相線或DC士觸頭處的溫度傳感器(T1)測量的溫度.采樣頻率不小于1Hz;
c)檢查溫 度傳感器(T1)測量的溫升值是否大于50 K;檢查電纜組件的表面溫度是否超過6.2.12要求。
11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在進行溫升試驗時,應連接最短為1m的導線,按照制造廠說明裝配,試驗環境溫度可為20 C~40 C ,使用符合附錄B的參考試具。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與參考試具插合后進行如下溫升試驗。
a)基準試驗:電纜組件參考試具與供電插座或車輛插座參考試具插合后,在電纜組件的相線或DC±觸頭通額定電流或持續最大工作電流,記錄每個溫度傳感器(T1、T2)的溫度值,試樣達
到熱穩定狀態,1h后記錄每個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值作為步驟b)的基準值。檢查溫升值(T1)是否大于50 K。
b)試樣試驗:試驗電流和熱交換裝置參數同步驟a)。使用步驟a)的電纜組件參考試具與試樣插合,在電纜組件的相線或DC±觸頭施加試驗電流,記錄每個溫度傳感器(T3)的溫度值.試樣
達到熱穩定狀態,1h后記錄每個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值。
c)檢查步驟b)每個溫度傳感器(T3)的溫度值是否大于步驟a)中記錄的溫度傳感器(T2)的溫度值,或檢查每個溫度傳感器(T3)的溫升值是否大于50K。
12直流 充電接口分別進行以下溫升特性試驗:
a)極限電流的電流溫升-時間特性試驗:
1) 將包括熱管理系統(若有)的試樣分別放置在溫度T。(一20 C.-10 °C、0 °C.10 °C、20℃、30℃和40℃)的環境下,使用大于額定電流或持續最大工作電流的不同試驗電流分別進行溫升試驗,試驗電流可參考5.2或使用更大的試驗電流,可按50A的電流梯度.增加試驗規格;
2)記錄試驗電流、試驗時間和溫升變化,時間和溫度采樣頻率不小于1Hz;
3) 在充電接口觸頭溫升達到(90一T,)K時停止試驗;
4)繪制不同試驗環境溫度下充電接口加載不同試驗電流的溫升時間曲線。
b)極限溫度的電流溫度時間特性試驗:
1) 將包括熱管理系統(若有)的試樣分別放置在溫度T。(40 C、50 °C、60 C和70 "C)的環境
下,使用小于額定電流或持續最大工作電流的試驗電流進行溫升試驗,試驗電流可參考5.2,可按50A的電流梯度增加試驗規格;
2)記錄試驗電流、試驗時間和溫度變化,時間和溫度采樣頻率不小于1Hz;
3) 在充電接口觸頭溫升達到(90一 T。)K時停止試驗;
4)繪制不同試驗環境溫度下充電接口加載不同試驗電流的溫升時間曲線。
|